证券时报记者 周春媚
“实行免签政策,我认为最受益的是企业高管。”中国丹麦商会全国创始会长、特雷通集团创始人兼CEO李曦萌(Simon Lichtenberg)告诉证券时报记者,中国驻丹麦大使馆位于哥本哈根,过去,非哥本哈根地区或本地的企业高管需专程前往办理访华签证,过程较为不便,如今“想来就来、说来就来”,便利多了。
这一变化源于1个月前的政策调整。今年11月8日起,中国对包括丹麦在内的9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,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,相关人员来华经商、旅游观光、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,可免办签证入境。半个月后,外交部宣布将15天延长至30天,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。
近期,商务部发布《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》,明确指出要吸引和便利商务人员跨境往来。自去年以来,我国持续优化入境免签政策,商务人员跨境往来便利程度不断提升,无论是推进与更多国家商签互免签证协定,还是在通关、支付等细化措施上,都进行了多项卓有成效的探索,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签证便利化降低
来华“第一道门槛”
办理签证,是外籍商务人员访问中国的“第一道门槛”,也极大程度影响着外商来华开展经贸活动的意愿。《措施》提出,稳妥推进与更多国家商签互免签证协定,有序扩大来华单方面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,扩大过境免签政策实施区域、延长可停留时间。
11月27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,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,2023年年底以来,中国先后对38个国家实行免签,目前累计同25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。“同时,我们通过优化签证申请表、取消签证预约、扩大免采指纹范围、调减签证规费等措施,使来华签证手续更加高效便捷。”毛宁说。
在一系列签证便利化政策的推动下,中国的入境人数不断攀升,重点外贸城市的入境人数增幅更是明显。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数据,今年三季度外国人入境818.6万人次,同比上升48.8%;其中,通过免签入境488.5万人次,同比上升78.6%。据上海边检总站统计数据,今年前11个月,上海口岸入境外国人数量达到400余万人次,是去年同期的2倍,其中,免签入境外国人数量达137.7万人次,为去年同期的4.8倍。
“跨国企业高管需要经常出国访问,以前办理中国签证,护照需要上交,排队时间往往要两个星期甚至更长,其间去不了其他地方,很影响大家来中国的积极性。”李曦萌告诉记者,自从试行免签政策后,丹麦外商来中国的意愿明显增强,频率也有所提升。同时,得益于通关便利化措施,有6个月以上的工作签证或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商,可以申请China E-Channel,非常方便。
支持重点贸易伙伴
商务人员来华
近年来,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一路上扬,东盟已连续4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今年前10个月,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5.67万亿元,增长8.8%,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.7%。同期,我国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合计进出口16.94万亿元,增长6.2%。其中,出口9.48万亿元,增长8%;进口7.46万亿元,增长3.9%。
《措施》提出,“支持重点贸易伙伴商务人员来华”。作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,近年来,东盟国家往来中国的便利程度不断提升。其中,马来西亚、泰国、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公民持有相应护照,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享受免签入境中国的待遇。
来自南非的夸梅·安特维(Kwame Antwi)在一家信息技术公司担任咨询顾问,常年在中国工作。他告诉记者,他所在公司会定期参加广交会和其他贸易展会,活动期间,政府总会做好保障工作,保证外籍商务人员的签证随时可用。“参加这些展会对外国企业主来说非常有价值,为我们提供了与来自中国各地的供应商和制造商集中互动的机会,节省了时间和成本。”夸梅·安特维说。
不过,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许多未被纳入免签政策的重点贸易伙伴,期盼中国能够进一步扩大来华单方面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。夸梅·安特维告诉记者,由于工作性质,他经常需要接待来自非洲的外国商务访客。“与以前相比,签证程序有了显著改善,但许多非洲国家在获得商务签证方面仍面临困难。”夸梅·安特维说。此外,与享有有效期长达一年的多次入境商务签证的国家相比,许多非洲国家只获得为期30天的单次入境签证,这种限制阻碍了他们在访问中国时有效开展业务的能力。
支付便利度改善
移动支付堵点仍存
当前,移动支付已渗透至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,贯穿于消费场景的各个角落。近年来,我国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》等政策措施,便利外籍人士在华工作生活。
XTransfer是一家一站式外贸企业跨境金融和风控服务公司,致力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包括跨境贸易收款、换汇、结汇/转账等在内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。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FO孙霄谷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政策引导之外,金融机构的服务创新、技术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推动,共同提升了外籍来华商贸人员在华支付服务的便捷性。
另外,随着我国与东盟、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经贸往来深化,针对这些地区和国家的支付便利化举措也发生了积极变化。“以东盟市场为例,我们向中小微外贸企业推出了越南、菲律宾、新加坡、泰国、马来西亚、印尼的本地收款服务。”孙霄谷表示。
来自喀麦隆的史蒂夫(Steve),目前在广州开设外贸公司并出口生活用品至喀麦隆。“一方面,由于我们是外籍人士,在传统银行开户收款不便;另一方面,过去很多非洲买家会通过其他渠道直接付款到我们在中国的银行卡,但这样操作我们很容易遭遇‘冻卡’。”史蒂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,通过XTransfer的本地收款服务,他的非洲买家无需换汇,可以直接支付当地货币,XTransfer再将当地货币转换为美元收取至他的XTransfer收款账户,从而解决了企业端支付的难题。
不过,与企业端支付便利度的提升相比,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境外商务人士仍然面临移动支付的较高门槛,如手机号码实名制困难、支付工具难以绑定境外银行卡等问题上,尤其在酒店住宿、餐饮消费、公共交通等场景下,需要使用微信、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平台时“屡屡碰壁”。
“打出租车、到便利店买东西,很多时候都不收现金,外籍人士没有移动支付工具,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,这是最大的问题。”李曦萌坦言。他认为,中国的互联网平台应针对外籍人士开发更易懂的使用界面,提供更友好的支付方式,更好地满足境外来华商务人员的支付需求。